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

汉朝,就会,刘秀是作者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小说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里面的主人公,这部作品共计796857字,565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3-13 20:25:40。目前在本网 spdxl.com上完结,构思新颖别致、设置悬念、前后照应,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氛。内容主要讲述:《读通鉴论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史论杰作。69 岁动笔,直至逝世前完稿,凝聚其毕生心血,全书约 60 余万字 。该书以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所载史实为基础,系统评论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。共 50 卷,每卷依朝代划分,各代中以帝王名号为目,共 30 目,其下又细分专题,卷末附叙论四篇。王夫之借由对历史事件、人物的臧否,深刻剖析历代兴衰成败、得失利弊,探寻历史发展进化规律,期望 “推本得失之原,立一成之型”,为国家复兴提供借鉴。它并非单纯的历史著作,而是王夫之的历史沉思录。既反映明清之际的动荡历史,也沉淀着他痛苦与矛盾心境下的深刻反思。王夫之批评君主聚敛、滥杀,斥责奸臣乱纲、引狼入室,批判学风衰败、舍本逐末等,几乎涵盖历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。同时,他提出 “事随势迁而法必变”“理势合一” 等观点,批判封建史学的 “正统论”,具有进步意义。不过,受时代局限,王夫之思想也有保守之处,如认为封建君主和思想观念不能变,阅读时需辩证看待 。《读通鉴论》文采斐然、议论纵横、新见迭出,全面展现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,堪称传统史论中的瑰宝 。..

戳我直接看全文

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精彩片段

他只是因为汲黯崇尚黄老而有所畏惧,又轻视儒家,并非真的认可汲黯的气节,

也不是真的看清了公孙弘的浅薄。君主年幼,国家局势不稳,

只有施行仁义的人才能平息祸乱。周公兢兢业业地准备祭祀的礼器,让年幼的成王能够安心。

如果秉持黄老的思想,放任自流,什么坏事做不出来呢!汲黯怎么能担当辅佐幼主的重任呢!

  太史公说:“匈奴畏惧李广的谋略,士兵们也愿意跟随李广,却受不了程不识。

”司马温公则说:“效仿程不识,即使没有战功,也不会失败;效仿李广,很少有不覆灭的。

”这两种说法都太片面了。依靠武力平定天下的过程中,有带兵作战的将领,

也有统领将领的统帅。作为将领,有进攻的战术,也有防守的策略,有带领大军的方法,

也有指挥小股部队的技巧。程不识整齐队伍,夜里敲击刁斗巡逻,认真处理军中文书,

他是适合防守的将领。李广治军简单随意,让士兵们自由方便,他是适合进攻的将领。

队伍整齐,侦察严密,这是带领大军的方法。不敲刁斗,文书简约,

这是指挥小股部队的手段。用严谨的方式进攻,

敌人就能窥探到我方的行动而使进攻无功而返;用简单随意的方式防守,敌人就会趁机进攻。

带领大军却采用简单随意的方式,就会指挥不灵,军队容易溃败;带领小股部队却过于严谨,

就会自我束缚,导致失败。所以李广和程不识,各有各的长处,关键在于统帅如何使用他们。

带兵的方法不止一种,统帅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,不能一概而论。君主,是统领将领的人。

大将,既要带兵作战,又要具备统领将领的能力。  三代以后,农民不能再轻易当兵,

那么将领所率领的士兵,大多不是温顺听话的人,如果不用简单的方式管理他们,

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跟随,就无法让他们拼死效力。所以,治军虽然要严格,

但必须以简单为根本。这和春秋、列国时期不同,那时军队活动范围不出国界,

追击敌人也不会越过边界,让农民临时充当士兵,晚上脱下铠甲,...

小说《王夫之读通鉴论通读本》试读结束!

免费在线阅读